靜觀詩的靜觀分享,在喧囂世界找回內在平靜
- 彌詩

- 2024年3月12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回首2021年,我第一次親身與大眾分享靜觀的概念和實踐。當時我完成在牛津大學靜觀中心的進修,滿懷興奮和期待,走進中學講堂向年輕人介紹靜觀。
那次分享,我仔細解釋什麼是靜觀,它的由來和基本原理,然而觀眾對背後的科學通常沒有太多興趣。
時光荏苒,四年過去了,現在的我講起靜觀,我常常使用更個人化的比喻,讓這個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具體——注意力其實像一盞明燈,照亮我們我們通往目的的道路,所以注意力是幫助我們達成目標的,燈越亮,走路越穩;呼吸像心靈的錨,穩定我們浮躁的心智,焦慮和擔心時,呼吸成為找回當下的重要工具。略顯沈悶的「冥想課」,其實是為了達到更靜謐安祥的狀態,懂得動也要學會靜,才能平衡。
我常邀請觀眾們一起進行深呼吸,感受腹部起伏,請他們閉上眼睛,傾聽四周的聲音。一起靜觀冥想後,他們除了浮現出一絲平靜的神色,也對靜觀有更濃厚的興趣。
我的靜觀不斷深化,對它的理解也變得更加透徹。我從掌握靜觀,到發現它不僅是一種單純的放鬆技巧,而是保持開放與好奇的生活態度,也是面對逆境時全然接納、持有同理心的態度。
覺知,是日常生活中實踐靜觀,也是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找回內在的平靜。
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