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破·地獄》:超渡傳統家庭的進程,也是面對生死的省思
- 彌詩

- 2024年11月30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趁有時間寫全城熱話《破·地獄》,新鮮滾熱辣,我已經二刷咗。
上映前已預期呢套戲好收得,一黃子華,二許冠文,三華人社會談論死亡係禁忌,主演陣容加敏感話題,想像到劇本會透過生死帶出人生哲理,令觀眾深思存在同死亡嘅本質,電影的確符合預期,8.5/10分。
生離死別,本來就容易引人共鳴。就算未經歷過,多少都想像到。
電影成功帶動觀眾情緒,起初笑完「回禮禮物」就準備開始喊,喊到完場。我專登二刷,就係因為呢套戲好好喊。
故事細節頗多,對白都非常黃子華式嘅金句講經、計算。情節好簡單,簡單到你見到邊個疑似有病,邊個就將會死。但覆蓋內容廣泛,唔同鏡頭、情節、人物都代表唔同角度解讀宗教、殯儀業、葬禮意義,以及主軸嘅傳統家庭關係、生活同經濟壓力,面對自身同家人離世如何釋懷、寬恕等主題。男性主導嘅殯葬業,傳男不傳女,亦帶出老一輩重男輕女、守舊嘅偏見同觀念,人倫關係刻畫得細緻入微,同時劇本極其淺白易懂。
除咗主軸主題,都探討大量現實生活痛點——為生計被同輩嘲笑、喪妻喪母、照顧者壓力、家庭情緒勒索、養育子女壓力、順從與掙脫原生家庭枷鎖、彌補情感缺失、不道德關係意義。關於應否繼承衣缽、面對男尊女卑工作環境,我都有共鳴。
我鍾意幾個電影細節位——
電影出現蝴蝶特寫,蝴蝶意象係變幻無常。現實人事物無永恆不變,但人可通過自己嘅方式將人事物定格於永恆;
喪禮上,道生向女童解釋破地獄,手上拎住本民間傳說《目連救母》——目連羅漢見母親死後喺地獄受苦,向釋迦佛求助,最終得到佛嘅幫助,入地獄以禪杖打破地獄門,成功救出母親亡魂,呼應電影主題;
片頭介紹香港殯儀業主要由「行街」(經紀人)同喃嘸師傅配合「一文一武」組合,而大仔個名係「志斌」,即文、武;
最尾由女兒文玥破地獄,呢幕亦代表電影英文名《The Last Dance》。
好多朋友都認為男主角道生(黃子華飾)嘅角色成長同轉變突兀,但我覺得再細化更多具體個案推進劇情,反而會更冗長,但過渡嘅節奏的確可以改進。據導演透露,「女兒破地獄」其實係道生嘅主意,葬禮由佢負責,佢藉葬禮儀式為兩兄妹破生人地獄。另外,其實道生同各喃嘸師傅衝突牽強,大可直接講係文哥遺願,而且現實中師傅們未必咁大反應;最後有人覺得救護同性愛嘅轉折稍為生硬,但仔細觀察,上一幕心外壓同下一幕床戲節奏係一脈相承,情節邏輯、情感張力都貫通。
女主角衛詩雅演技出色,角色倔強固執冷漠,難以正確抒發情緒,只以行動表明心意,面對矛盾父女關係口硬心軟,我喺角色身上見到自己嘅影子。佢嗰種自我實現預言,由自幼嫌棄自己開始,失去母親、缺乏關愛、努力不被認可,就係佢嘅生人地獄。另外韋羅莎、梁雍婷演技都好精湛。
「我唔係一個會講『我愛你』嘅老竇,但我從來都冇覺得你丟我架。」呢句台詞,對好多華人子女嚟講都係一種釋懷。
按照傳統觀念,破地獄係為免亡者受地獄之苦,放下對塵世執著,淨化靈魂以便輪迴。而呢套戲打破常規,唔只超度亡者,亦超渡在世,「不必執著幾時落車,學會欣賞沿途風景」就係電影中心思想。如果能深入探討更多道教、殯葬等相關文化概念,應該更飽滿更有趣。
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