陷在黑暗裡,不妨先點一盞小燈
- 彌詩

- 7月7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已更新:10月31日
用科學的方法,替自己重拾希望。
有時候,低潮不是海浪打來一下子淹沒你,而是像長時間的退潮,慢慢抽走你腳下的沙,直到你站不穩。你看著自己一點點陷下去,卻沒有力氣喊救命。
那種時候,「樂觀一點」「振作起來」這些話,像是隔著玻璃傳來的聲音,模糊、空洞,甚至有點惱人。但希望並不是天生樂觀者的特權,它更像是一種可以練習的肌肉——用科學的方式,就能一點點把它鍛鍊回來。
心理學家說,有希望的人並不是每天都期待奇蹟,而是專注於「我能做什麼」。
這種信念讓人從無力感的漩渦裡浮上來,不一定是解決問題,也許只是微小的行動——今天多睡一個小時,給自己煮一頓熱湯,或是對著窗外發呆十分鐘。
你可能會懷疑,這些小動作能改變什麼?可它們的意義,不在於立刻翻轉人生,而是讓你重新體驗「我可以」的感覺。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:只要你相信自己能改善一點點,你就更有可能去嘗試。
也許你無法在一天內離開讓你痛苦的環境,但你可以先換個姿勢呼吸;也許你還不能解開所有的結,但你可以先放下其中一根繩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調整,會悄悄在你心裡點亮一盞燈。
希望不是一次性的大爆發,而是一盞不斷被加油的小燈。
你不必等到天亮,才開始走出黑暗;你可以先照亮眼前的兩步路,然後再慢慢往前走。
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