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彌詩:為何靜觀?在香港當精神健康倡導者,到底倡導什麼?
- 彌詩

- 2022年11月2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【為什麼提倡靜觀?】
深知當代社會中情緒和關係問題對許多人造成困擾,希望透過此平台為大眾提供積極的支持和幫助,探討更多精神健康相關的課題。同時希望通過培養和宣傳靜觀,人們可以在當下保持覺察和接納,減輕壓力、焦慮和情緒困擾,因此平台也提供有關靜觀練習和技巧的資訊,幫助使用者建立一種靜觀的生活方式,提升心理和情緒健康。
最終希望在這個急速步調的城市中維繫一個安全、開放和包容的環境,無論大家面臨任何精神健康的問題,也獲得所需的支持和尊重。
【了解我的倡導工作】
在香港當精神健康倡導者,你到底倡導什麼?
我專注討論情緒和精神健康及其重要性,希望為大眾提供精神健康的資源,提高人們對精神健康的認識,促進互相理解和同理心。
另外我也分享自我關懷的策略、靜觀技巧和舒緩負面情緒的建議,討論管理壓力、改善心理健康、人際關係和促進平衡生活的重要性。
你為什麼成為精神健康倡導者?
我成為精神健康倡導者,目的直接簡單──確保大眾獲得適當的資源。
這不是關於慈善,也不是關於拯救,而是資源分配。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所致,我曾患有嚴重情緒病而羞於啟齒。從小對寫作和心理學感興趣,希望通過文字、學習知識去治癒自己和身邊人。然而社會一直不太關注和重視精神健康問題,面對岐視和偏見問題,親朋戚友習慣忽視情緒問題,老一輩也不相信心理學、精神學,中學和大學期間,我曾向駐校輔導員求助,卻無從獲取治療所需的資源。
直至大學畢業後才接受適當治療,情緒病逐漸痊癒,及後進修後獲得相關知識和技能。然而,社會氣氛依然,親友病情仍未好轉。
我開始思考──我們到底需要什麼?同時我也細想──如果回到過去,面對小時候的彌詩,我該如何讓她接觸到適當的資源?當社會資源並非輕易可得,治療卻是長期抗爭,談情緒和精神病將被標籤,求助反被取笑,那「誰去給貓掛鈴呢?」
於是,我決定成為精神健康倡導者。
你倡導精神健康的主要重點是什麼?
心理與精神健康教育:增加大眾對各種心理和精神健康狀況、症狀和治療選項的認識,教育大眾精神健康的重要性,介紹更多精神健康相關的活動、事件和組織,鼓勵大眾参與及支持相關計劃
打破社會對精神健康的偏見:透過分享故事、經驗和見解去解決圍繞精神健康的污名化問題,鼓勵公開討論精神健康問題,挑戰誤解和促進大眾對有患者的支持和理解,促進互相理解和同理心
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的支持和幫助:除了提供健康服務的訊息和來源,如求助熟線、諮詢和治療方式,也討論尋求專業協助的好處,鼓勵有需要人士尋求協助
分享促進促進平衡生活的活動,分享靜觀練習,放鬆技巧等,鼓勵大眾在日常生活中融入靜觀,分享自我關懷與改善人際關係的資源等
【你不是孤單的】
當你感到困惑、疲憊或失落時,請記住你並不孤單。我在這裡陪伴著你,願意伸出援手,與你攜手走過困境,一同尋找你內在的力量和平靜,我深信每個人都具備無限的潛力和堅韌的內心。
我的願景是打造一個可信賴、溫暖的靜觀與精神健康資訊平台,致力提供隨手可得的知識和資源,並希望每一位受情緒和關係問題困擾的人都能感受到溫暖和支持。透過靜觀和精神健康的探索,一起追求身心靈的療癒,實現更豐盛、更有意義的生活。
在這裡,你將與幾千多名讀者一起共同成長,發現自己的內在力量,並實現全面的身心靈療癒。無論你經歷了什麼,你都不是孤單的。無論你身處何地,我都期待與你連結,一同創造一個溫暖而充滿希望的社群。

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