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移民蜜月期後的人,幸福嗎?

  • 作家相片: 彌詩
    彌詩
  • 2021年5月17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朋友S剛移民到紐西蘭,傳來的第一張照片是她在超市抱著一袋便宜到離譜的櫻桃。


「這邊陽光好靚,行超市都好治癒,連空氣都甜啲。」她笑著說。


聽起來像幸福嗎?


是的,剛到一個新地方時,很多人都會有這種「蜜月期」——天氣新鮮、風景好看、日常煩惱被丟在千里之外。但心理學研究提醒我們--這種情緒提升,有時只是短暫的。當你開始找工作、繳稅、修水管、想念舊朋友,幸福感可能又回到自己的「原始設定」。


心理學家形容這是「幸福基線」——每個人都有一個大致固定的幸福水平。環境變化可以把它推高或拉低,但過了一段時間,它會慢慢回到原來的位置。不過有趣的是,當你移居到一個整體幸福感高的地方,你的基線確實有機會被「同化」到當地水平,反之亦然。


S搬去的國家,被視為全球最幸福的前十名之一。她的日子沒有完美——新環境也有孤獨、思鄉、文化隔閡——但她發現自己更願意去公園散步、去社區活動認識新朋友,週末會帶孩子去海邊野餐。她說:「以前喺香港,假日係去商場透透氣,依家係吸吸海風。」


我見過不少移民個案,有人因為環境改善而精神狀態變好,也有人發現自己只是把舊的焦慮打包帶到新國家。移民能不能讓你開心,從來不只是地圖上的位移,而是你願不願意在新的土壤裡重新栽種自己的生活。


所以如果你在考慮移民,不妨先問自己:你想去的地方,是否給你一個更適合呼吸的空間?還是你在尋找一個新的舞台,去演同一齣舊劇?


幸福,從來不只是坐飛機的那幾個小時決定的。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三重人格:同一個人在 Threads 厭世、Facebook 激進、Instagram 顯得從容?

前幾天我在咖啡店等人,隨手打開手機,先看了一下 Threads,滿屏都是「不想返工」、「人生好無意思」、「每日都好攰」之類的短句。看了幾行,我忍不住關掉。 轉到 Facebook,馬上被幾個朋友的激烈辯論佔滿版面——有人在爭論政治議題,有人在批評社會事件,語氣激動、字字鏗鏘,像在法庭作最後陳詞。再往下滑,也忍不住關掉。 最後打開 Instagram,畫面立刻換成貓咪在午睡、朋友在旅行的夕陽照,還有

 
 
 
腹有蝴蝶與小鹿亂撞,可能只是大腦的惡作劇

擁擠的人群裡,你抬頭看見他也在看你,那一刻,你的胃好像被一群細小的翅膀拍打,心跳急促,連呼吸都變得淺而短。你在腦中立刻對自己說——這一定就是所謂的真愛吧。畢竟從電影、小說、甚至朋友的故事裡,我們都被告訴過,當你遇到對的人,就會有這種讓人手心出汗的信號。 這種感覺,其實不那麼可靠。 你的「蝴蝶」來自大腦的杏仁核,那是負責記錄威脅、恐懼和焦慮的同一個地方。它會在你站上過山車的第一秒被喚醒,在重要面試前

 
 
 
如果你真的愛我,你就會為我改變

「你愛我,就會改變吧?」 晚餐桌上,她放下筷子,盯著男友說:「如果你真的愛我,你會改的。」 整間餐廳的聲音像被抽走,只剩下刀叉碰碟的金屬聲。 很多人心裡都住著這句潛台詞——你愛我,就應該遷就我、配合我、改掉我不喜歡的地方。愛情在我們的想像裡,自然會讓人變得合作,甚至自動修正成彼此的理想樣子。 可現實是,不是每個人都願意,或者有能力去改變自己,即使他很愛你。愛,並不保證能戰勝所有矛盾。甚至有時候,連

 
 
 

留言


​忠實讀者|誠邀加入

解鎖不同獨家內容
包括最新散文、小說作品等

精選文章

熱門小說|即閱電子版

© 2025 Maisie

  • Instagram
  • 線程
  • Medium
  • Youtube
  • Facebook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