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禮物成為枷鎖:冷暴力背後的更多有毒行為

  • 作家相片: 彌詩
    彌詩
  • 2024年6月22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讀者的媽媽從小就這樣對她。三十一年來,無論是小錯還是誤會,母親都要她低聲求原諒才肯開口說話。如果媽媽心情不好,甚至會因為她「剛好說了句話」而把怒氣轉到她身上,接著幾天完全不理人。


也有讀者說,她的男朋友會明目張膽地宣佈——「呢個禮拜唔會理你,等你自己反省做錯咩。」即使她主動哄他,他也會當她不存在,甚至有一次直接說「當呢個星期冇女朋友」,轉身就去認識其他女生。


有人說,她的老婆不只不理人,還會沒收信用卡和八達通,直到她「哄到滿意」才還。即使關係暫時回暖,老婆也會突然翻舊帳,扣起錢,不讓她出門見朋友,卻又不說一句原因。


這種直接無視的懲罰,不只是情緒發洩,而是一種控制——直到對方低頭、道歉、就範為止。

要讀取更多嗎?

訂閱 maisieuta.com 持續閱讀此專屬文章。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三重人格:同一個人在 Threads 厭世、Facebook 激進、Instagram 顯得從容?

前幾天我在咖啡店等人,隨手打開手機,先看了一下 Threads,滿屏都是「不想返工」、「人生好無意思」、「每日都好攰」之類的短句。看了幾行,我忍不住關掉。 轉到 Facebook,馬上被幾個朋友的激烈辯論佔滿版面——有人在爭論政治議題,有人在批評社會事件,語氣激動、字字鏗鏘,像在法庭作最後陳詞。再往下滑,也忍不住關掉。 最後打開 Instagram,畫面立刻換成貓咪在午睡、朋友在旅行的夕陽照,還有

 
 
 
腹有蝴蝶與小鹿亂撞,可能只是大腦的惡作劇

擁擠的人群裡,你抬頭看見他也在看你,那一刻,你的胃好像被一群細小的翅膀拍打,心跳急促,連呼吸都變得淺而短。你在腦中立刻對自己說——這一定就是所謂的真愛吧。畢竟從電影、小說、甚至朋友的故事裡,我們都被告訴過,當你遇到對的人,就會有這種讓人手心出汗的信號。 這種感覺,其實不那麼可靠。 你的「蝴蝶」來自大腦的杏仁核,那是負責記錄威脅、恐懼和焦慮的同一個地方。它會在你站上過山車的第一秒被喚醒,在重要面試前

 
 
 
如果你真的愛我,你就會為我改變

「你愛我,就會改變吧?」 晚餐桌上,她放下筷子,盯著男友說:「如果你真的愛我,你會改的。」 整間餐廳的聲音像被抽走,只剩下刀叉碰碟的金屬聲。 很多人心裡都住著這句潛台詞——你愛我,就應該遷就我、配合我、改掉我不喜歡的地方。愛情在我們的想像裡,自然會讓人變得合作,甚至自動修正成彼此的理想樣子。 可現實是,不是每個人都願意,或者有能力去改變自己,即使他很愛你。愛,並不保證能戰勝所有矛盾。甚至有時候,連

 
 
 

​忠實讀者|誠邀加入

解鎖不同獨家內容
包括最新散文、小說作品等

精選文章

熱門小說|即閱電子版

© 2025 Maisie

  • Instagram
  • 線程
  • Medium
  • Youtube
  • Facebook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