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災後喪親和流離失所的朋友求助,我可以如何幫助他?

  • 作家相片: 彌詩
    彌詩
  • 2024年11月27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「朋友死裡逃生,喊住打俾我,佢親人危殆,屋企又燒爛哂。我想幫佢但都唔知點幫,反應唔到,我唔識安慰佢。」


讀者的親屬剛從火海裡逃生,幸被獲救但情緒近乎崩潰,他不知道如何安慰對方。


週四在佐敦華豐大廈的三級釀成5死36傷,死者主要是燒傷及吸入性損傷。雖然消防員接獲火警報告後三分鐘內抵達現場,但由於火勢猛烈,救出250人後,仍有數十名居民流離失所。


在這裡分享一些支持倖存者的實際方法,對於其他類似意外的倖存者也適用——


災後,倖存者需要分享他們的故事、感受和記憶,你的溫柔存在可以促進他健康地處理情緒。溝通時緊記,你只需要提供聆聽的耳朵,不需要「修復任何東西」。如果你能夠提供實際的幫助,那麼請主動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協助,否則你可以直接提供同理心。


主動的協助,不一定是提供住所或財政方面的,可能是提供一些完成基本任務的支持、能量,如陪伴他去處理災後的事情、協助辦理修復的瑣事,甚至是簡單地送出點心,如一些熱餐或小吃,去關心對方身體的需求。只要你是自願發揮所長去促使他們恢復過來,減少實際壓力已經有助改善他的情緒。


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什麼都沒有就去陪他紀念失去的東西,尊重行為也是一種安慰。


這次意外的創傷使人悲傷、恐懼,甚至是內疚、憤怒,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,去Validate 他的情緒。如果你沒有相同體會,與其說明白他的感受,不如說:「我無法想像你的感受,但我會嘗試理解。」表達不帶判斷力的理解,也不會競爭誰更慘痛,對方的情緒才得以被肯定。


另外這段時間也可以多加留意他複雜的情緒,有些人能在災後適應新生活,但有些人會經歷持續的痛苦,可以建議他去找專業人士幫助,無論是社工或治療師,或尋找一些支持團體去防止長期問題。當然,這一切也是建議,而不是強迫對方行動起來。


其中一位獲救華豐大廈居民普先生表示他的生命歸功於消防員,面對難以言喻的危險,消防員所展現的勇氣和同情心激勵了大家。像曹先生的災民在附近的社區中心找到臨時庇護所和支援。鄰居們也聯合起來提供食物、物資和安慰,渡過充滿挑戰的時期,鄰里之間也形成了支持系統,他們的溫暖和善良對於居民來說與任何物質供應一樣重要,你也可以仿傚他們的做法。


我明白你擔憂朋友,表達這種情緒,然後提醒對方並不孤單,不需單獨承受痛苦,便是最好的安慰。

相關文章

查看全部
三重人格:同一個人在 Threads 厭世、Facebook 激進、Instagram 顯得從容?

前幾天我在咖啡店等人,隨手打開手機,先看了一下 Threads,滿屏都是「不想返工」、「人生好無意思」、「每日都好攰」之類的短句。看了幾行,我忍不住關掉。 轉到 Facebook,馬上被幾個朋友的激烈辯論佔滿版面——有人在爭論政治議題,有人在批評社會事件,語氣激動、字字鏗鏘,像在法庭作最後陳詞。再往下滑,也忍不住關掉。 最後打開 Instagram,畫面立刻換成貓咪在午睡、朋友在旅行的夕陽照,還有

 
 
 
腹有蝴蝶與小鹿亂撞,可能只是大腦的惡作劇

擁擠的人群裡,你抬頭看見他也在看你,那一刻,你的胃好像被一群細小的翅膀拍打,心跳急促,連呼吸都變得淺而短。你在腦中立刻對自己說——這一定就是所謂的真愛吧。畢竟從電影、小說、甚至朋友的故事裡,我們都被告訴過,當你遇到對的人,就會有這種讓人手心出汗的信號。 這種感覺,其實不那麼可靠。 你的「蝴蝶」來自大腦的杏仁核,那是負責記錄威脅、恐懼和焦慮的同一個地方。它會在你站上過山車的第一秒被喚醒,在重要面試前

 
 
 
如果你真的愛我,你就會為我改變

「你愛我,就會改變吧?」 晚餐桌上,她放下筷子,盯著男友說:「如果你真的愛我,你會改的。」 整間餐廳的聲音像被抽走,只剩下刀叉碰碟的金屬聲。 很多人心裡都住著這句潛台詞——你愛我,就應該遷就我、配合我、改掉我不喜歡的地方。愛情在我們的想像裡,自然會讓人變得合作,甚至自動修正成彼此的理想樣子。 可現實是,不是每個人都願意,或者有能力去改變自己,即使他很愛你。愛,並不保證能戰勝所有矛盾。甚至有時候,連

 
 
 

留言


​忠實讀者|誠邀加入

解鎖不同獨家內容
包括最新散文、小說作品等

精選文章

熱門小說|即閱電子版

© 2025 Maisie

  • Instagram
  • 線程
  • Medium
  • Youtube
  • Facebook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