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鬱,不一定是在黑暗的房間裡
- 彌詩

- 2020年6月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我曾寫--抑鬱不一定是在黑暗的房間裡整天哭泣。有時候,抑鬱只是正常地起床、工作、微笑、和善待人,然後回家時,靜靜地坐在安靜的房間裡,什麼都不做,直到睡著。
很多人對這句話點了愛心,留言說「這就是我」。
其實我當時寫下它的時候,並不是因為看了誰的故事,而是因為我自己有過那樣的日子。
那種抑鬱,很會偽裝。它不需要眼淚,不需要悲鳴,因為光是「正常生活」這件事,就已經耗盡了一整天的能量。
早上依舊準時起床,刷牙洗臉,吃一點早餐;
工作時能笑、能聊,甚至會關心別人的近況。
旁人眼中,你和昨天沒有兩樣。
可是回到家,鎖上門,外面的聲音就消失了。
沒有迫切的事要做,也沒有非要見的人。
你可能坐在沙發上,什麼也不碰,任由時間從指縫溜走。那不是偷懶,也不是享受,而是一種「暫時不想活在任何情節裡」的空白。
這種抑鬱很容易被忽略,因為它看起來「功能正常」。
家人不會察覺,朋友會覺得你只是累了,甚至你自己也會懷疑,是不是只是需要放個假?
但我想提醒看到這裡的你——這種安靜的耗損,其實更危險。因為它溫水煮青蛙,不會逼你求救,卻會慢慢偷走你對生活的感覺。
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時刻,請記住幾件事:
這不是你「不夠努力」,而是你身體和心靈在提示你需要補充能量。
允許自己承認「我不太好」,即使只是對自己說,也能打破那層透明的隔閡。
主動為自己加一點「光」——去見一位你喜歡的人,或去一個你覺得溫暖的地方。你不必一次走出霧霾,只要確認前方還有方向就好。
那句話,當時我只想用幾行字描述一種狀態。
但今天,我想告訴你--狀態可以改變,霧天也會放晴。








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