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在囚人士 的精神健康(1):點解值得關注同正視?
- 彌詩

- 2019年8月31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監禁影響精神健康,由冇變有情緒病,或者由有情緒病再惡化,可惜大部分人都冇機會接受任何治療。
雖然監禁後患上抑鬱症、焦慮症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好常見,但未必有人識別到症狀。就算識別到都認為係「正常反應」。呢種假設其實否認咗所有情緒問題,亦令好多患者喺沉默中受苦。
失去目標、失去自由,冇辦法為深愛嘅人同家庭作出貢獻,同外面嘅世界脫節,都會對精神健康造成嚴重嘅影響。加上身份同角色被剝奪——身為父母仔女、兄弟姐妹、咩學歷咩職業、咩成就咩技能,都似乎唔再重要,所以好容易喪失自我意識同迷失方向。
當在囚人士無法同家人朋友相處,佢地唔只掛住相處嘅時間,仲會掛住日常生活嘅細節,越掛念就越增加孤獨感。無法陪伴外面嘅親友亦令佢地好無力,擔心年幼同年邁嘅家庭成員,無法陪伴同錯過重要日子亦令佢地悲傷。
如果目睹或親身經歷暴力行為、因紀律或安全問題而被隔離、單獨監禁,更造成嚴重情緒困擾,直接影響佢地將來重新融入社區嘅適應度。
雖然懲教署提供心理輔導服務,為在囚人士提供心理評估服務報告,以供法庭、有關覆檢委員會及管理當局參考,亦因應再犯風險同更生需要原則,為有情緒及行為問題嘅在囚人士提供輔導服務,比如針對性罪犯、成癮者、暴力心理治療等。
但監禁期間仍然有好多人受情緒病困擾,當缺乏身體同心理上嘅安全感,又處於限制性環境中,自然難以敞開心扉,所以希望大家關注同正視在囚人士嘅精神健康問題。
無論還押或定罪嘅在囚人士,都需要照顧自己嘅精神健康。下一篇,我將會重點分享在囚人士照顧精神健康嘅小技巧。









留言